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大卫, 9 7 月, 20173 11 月, 2017 不知不觉2017年已经过完一半了,时间走的好快。十年之前的这个时候我还在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天天埋头于各种考题之间,那个暑假姥姥还健在,暑假的时候我还去看她,花白的头发,满脸的皱纹,弯着腰,面对着这么一个苍老且又羸弱的女人,我实在想象不出来她是如何含辛茹苦的养大4个儿子,3个女儿。 我也是姥姥看大的,我大姨家的表哥也是她看大的,所以我们俩对她的感情比较深厚。姥姥去世快10年了,我表哥现在人在北京打拼,也结婚了,马上也有孩子了,很可惜姥姥没有等到他结婚的那天,表哥人比较不善于言谈,比较内敛。但是人非常的能吃苦,虽然我俩一个在青岛,一个在北京,不常往来联系,但是我俩因为都是姥姥看大,所以性格里面有些因子也是受姥姥影响很大。 可以这么说,抛开遗传的因素,后天我的性格塑造大部分都是受到了姥姥影响,5岁之前孩子的性格养成离不开和家人之间的互动,5-6岁孩子的性格一旦形成,一辈子可能都不会改变了。想要改变需要很大很大的努力。这是我长大后很久才知道的,当我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就追溯孩童时期与家人的互动,也就是我跟姥姥的互动,我发觉我接收到了姥姥无微不至的关爱,亦或叫做溺爱,但是这种溺爱是建立在她忽视对我的教育。孩子成长的过程是对这个世界规则秩序认知的过程,我很久之后才明白我对这个社会秩序的认知了解的很晚,心理上成熟的比较晚。 话题又扯到心理学上了,我沉迷于心理学很久了,心理学是门很有趣的学科,从哲学分离出来也就100来年,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也分离出来了很多专门的学科,比如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我是从弗洛伊德开始入门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争议很大,但是他奠定了现代心理学的基础。这点我们无法抹去他的贡献。 学习心理学的过程就是对自己重新认识的过程,从追溯自己的童年开始,你会顺着一根线慢慢的找寻内心深处的自己,尝试跟自己对话,尝试着去抱抱那个永远回不去的被冷落的的小孩,尝试着安慰他。我想到了日本的动漫哆啦A梦,大雄很幸运整个童年都有哆啦A梦的陪伴,每当大雄伤心落魄地时候,哆啦A梦总是在一旁安慰他,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需要一个哆啦A梦,每个成人的内心也需要一个哆啦A梦。哆啦A梦是我们最无助的时候那根救命稻草。 最后,我推荐几本心理学的入门读物 《性学三论》-弗洛伊德 《自卑与超越》-阿德勒 《爱的艺术》-弗洛姆 以上。 生活感悟
每个派别 代表人的理论不一样 既有互相违背之处 又有促进升华之处 哲学 佛学 西方 东方都不尽相同 请问如何能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 帮助自己进步的领域呢 比如佛教 法家 儒家 道家 都是不一样的 总不能一本书一本书的看 这是我一直比较苦恼的地方 有时间希望回复指点一下啊 登录以回复
Hi,阿耿,其实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答案,拿我个人来说我是先接触心理学,我从2013年开始读心理学,今年才开始接触哲学,但是也只是哲学入门水平,你知道心理学,哲学,宗教有藕断丝连的关系,哲学在欧洲黑暗中世纪的时候一度被宗教所排斥,然后心理学到了19世纪晚期才从哲学独立出来,我推荐你读一读《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对哲学,宗教之间的关系有个简单地认识。哲学是科学的最高范畴,科学是研究比较具体的事物规律,而哲学是所有事物发展规律的总结与归纳。至于宗教,我无能为力了。 登录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