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你有多久没读书了 大卫, 22 12 月, 201722 12 月, 2017 [player autoplay=”1″ random=”1″] 又到了分享读书的时刻了,这次我要分享给大家的是美国媒介文化大师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英文名是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此书把美国的电视娱乐文化抨击的一无是处,把美国的主流媒体从头到尾批判了一番,嗯,没错,给他们搞了一大新闻,把他们批判了一番。以至于他被评价为指出美国媒体界没穿衣服的孩子,他死了以后美国的媒体界可算是松了一口气。但是有些人也认为从此美国失去了一个讲真话的良知。 文章一开始是引用了乔治.奥威尔《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的两种不同的对人类精神世界毁灭的观点,《1984》中的观点是人类终究会被外界的压力毁灭,比如说压迫,剥削,《美丽新世界》的观点是毁灭人类自己的终将是人类所热爱追捧的东西,比如说电视的发明带来的各种沉迷于无聊的东西。而波兹曼是同意赫胥黎的看法的,他对因为电视的发明所剥夺了人类严肃深入思考的习惯而感到深恶痛绝。他痛恨商业,因为商业的出现让媒介从以前纸质文字为载体传播知识引人思考变成了现在愚弄剥夺人类思考的电视媒体。 老爷子看来还是属于那种一本正经的严肃的人,应该是就是那种严谨的大学教授类型,拒绝一切污染人文环境的东西。我觉得老爷子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痛恨媒体商业化这点我却是不敢苟同的,是因为商业的出现让媒介商业化了还是媒介的升级加速了商业化的速度。我想媒介跟商业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因为媒介的出现打通了阻碍商业信息流通的障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媒介的升级还是有帮助的。 当然,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在19世纪末之前,媒介还是以纸质印刷为主,美国人的思维深受印刷媒体的影响,其中这本书里面引用了美国18世纪竞选总统,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演讲的方式非常的书面化,彼此的辩论也非常的有逻辑,相比较于现在美国竞选总统的电视直播,他指出现在的竞选只是为了在摄像头面前纯粹的表演,演讲的内容是其次的,但是竞选人从化妆到服装到演讲的表情必须要迎合观众,迎合媒体。因此在纸质媒介的时代,美国人更善于理性的思辨,更善于追求事物的本质,由此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一批对现代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大师,例如梭罗,马克.吐温,欧亨利,海明威,捷克.伦敦。 在此我向那个伟大的时代以及出现的人文大师致敬。人因理性而伟大,我个人也是十分崇尚理性的。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偏感性的,后面刻意为了改变尝试读经典的书籍,你要知道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经历了人性的锤炼,所以这些经典书籍中的每一页每一个字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这本书里我能体会到老爷子那种焦虑,失落,群体性失聪,群体性寂寞。 记得那句歌词吗,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我们有多久没有静下来细细品味一本书了,我们每天的注意力是不是都被各种流量明星八卦,各种朋友圈,微博的碎片化信息吸引,《罗辑思维》为什么能火,还不是因为现代人忙呗,忙到没有时间去读书,没有系统化,逻辑化的思考阅读,所以《罗辑思维》成了知识的搬运工,可是在怎么搬运那也是二次加工的知识,能比得上你自己去思考得到的吗。 其实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有大把的时间可以阅读和思考,嗯,这是作为一名单身狗唯一的好处了,你问我孤独吗,说实在的有时候会有但是非常短暂,根本感觉不出来。今年读了20多本书,差不多保持在一个月2本的节奏,比去年多,当然读书不能以数量取胜,还是要以沉淀为主,有的好书我基本上一年温习一遍,比如《围城》这本书我差不多一年重读一遍,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体验。网络上的综艺各种什么秀基本上我也基本不看,国产电视剧缺乏逻辑也不看。所以我是个很无趣的人喽。 所以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俩字:极简。 总体来说,《娱乐至死》这本书还是值得大家去读一读的,豆瓣打分8.6,但是我认为唯一的缺点就是通篇反复都是在批判现代媒体,没有一点肯定,过于学究了。毕竟对我们做外贸的来说,媒体的渠道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视频媒体。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那么先从告别无效社交和无效信息开始吧,找个安静的地方手捧一本书安静地读一读。相信我,你会爱上阅读的。 晚安。 以上。 读书分享 读书分享